“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这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与《觉醒年代》主要演员集体诗朗诵《青春》的场景。5月18日下午,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团队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与在校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电视剧《觉醒年代》是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线索,通过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过程,被誉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活动伊始,一段超燃的《觉醒年代》经典片段,带师生们重回百年前那些为探求共同信仰追求而热血沸腾的岁月。主创团队登台亮相讲述心路历程。总制片人刘国华表示,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剧,《觉醒年代》希望告诉大家,百余年前,一代革命先驱不辞千辛万苦,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先驱们为中国寻找到的道路没有错,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他说,这部剧就如同景德镇的陶瓷一样,有着手作之美,匠人情怀,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传承。
谈起电视剧创作的初衷,导演张永新表示,《觉醒年代》聚焦到了“红楼”,追溯“红船”是从哪里开过来,讲述的是源头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向那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向我们中国人最骄傲的那些先贤、大家、思想家、革命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礼赞和我们的致敬。张永新还表示,《觉醒年代》所表达的思想其实就如同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校训“诚朴恕毅”是一个意思,意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坚毅果敢。
为演好邓中夏这个人物,演员查文浩查找一切关于1915年-1921年的历史故事,寻找那个时期的年代背景、人物感觉,“导演告诉我们,要找到那个时期爱国青年们特有的精气神。” 高君曼扮演者周显欣高度还原了陈独秀妻子的形象,她直言:“把握好人物关系,活在她的内心世界,才能准确呈现人物。”联合制片人李基业用电视剧中的一段话表达他的感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此外,由于工作关系没能来到现场的演员于和伟、张桐、候京健、夏德俊、张晚意等还发来了视频,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景德镇陶瓷大学辅导员喻晨玲表示,《觉醒年代》是一部令人震撼动容的剧,张永新导演用四个“更”对全剧的拍摄要求进行了总结——“更精准一些、更生动一些、更丰满一些、更立体一些”,创作团队用心用情做戏,把百年前的故事再现,我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年轻的先辈们为国家站起来而抛头颅洒热血,年轻的我们应该为国家强起来而矢志奋斗。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邵梧桐表示,在场的主创人员给我们讲述了当时拍摄的艰辛,也分享了他们对其扮演的历史角色的了解与准备。通过这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共产党的伟大,正是有了前一代革命伟人的奉献与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景德镇陶瓷大学广大青年学子通过研读原著,追剧《觉醒年代》,实地红色走读,与革命先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大家倾情投入,深入开展了“百人百场”宣讲、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红色家书接力诵读,红歌传唱、红色话剧展演、百米书画长卷创作等系列活动,就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景德镇陶瓷大学《回望峥嵘读初心》项目以小组第二名的高分斩获全国特等奖,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xi.gov.cn/art/2021/5/19/art_25536_336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