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工作动态 正文

工作动态

不拥抱市场就不能弄潮市场(浙江篇)——我们向兄弟省市学什么”之六

发布时间:2016-01-05浏览次数:来源:

钱塘潮涌天上来。位居长三角南隅的浙江省,不仅以钱塘江大潮的壮阔闻名于世,更以弄潮市场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得重要地位。
  第一个个体户、第一个小商品市场、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纵观浙江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市场体制建构史、市场主体成长史、市场空间开拓史、市场活力激发史。在这片热土上,浙商演绎了无数令人热血沸腾的创业故事。
  浙江发展的秘诀在市场,法宝在市场。要学习如何解放生产力、释放市场活力,就不能不学习浙江。
  浙江的发展和成功,得益于市场化基础、格局和优势。
  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浙江人的“市场基因”得到充分释放,平均每12个浙江人里就有一个老板,平均41个浙江人就拥有一家企业,这支充满活力的创业大军,是浙江经济的优势、活力和潜力所在。
  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塑造了浙江的市场格局。以阿里巴巴为支点的信息经济商圈,以温州的浙江创意园为圆心的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地,以绍兴雷邦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技术企业群,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聚集地的专业市场蔚然成林。
  浙江的发展和成功,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形成的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合理定位。
  浙江决策层放手把创新的选择权、话语权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同时自觉承担起引导、规范和服务责任,把市场的活力与政府的科学规划、有效调控结合起来,放手不放责。
  面对民营经济资源要素禀赋先天不足的状况,浙江始终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作为推进改革的重点。近年来,50多个省级部门的1.23万项行政权力经过全面梳理,最终保留4236项,精简幅度超六成。
  一方面大幅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权,一方面又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政府以前瞻性的思维制定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引领企业的市场行为朝着政府既定的方向前进,形成集聚合力、发展动力。
  撤掉多余的审批门槛做“减法”,在营商环境方面做“加法”,换得了市场活力的“乘法”。
  一批规模大、叫得响的集团型民营企业涌现出来。他们居安思危,不满足于固有的发展模式,亮出求新思变、敢闯敢拼的“底色”,从外地甚至是海外挖掘科技创新“智囊团”,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对新兴产业勇于探索前行,通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技术学习速度,实现了在全球化竞争的步伐中始终走在前列。如今的浙江经济,已经摆脱了“几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飞机”的陈旧印象,完成了从粗放到集约的升级。
  谁能把人民群众蕴藏着的巨大创业热情和智慧才能激发出来,谁就掌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深谙此理的浙江人,始终把创业富民贯穿在执政理念当中,坚持不懈地为百姓搭建创业富民的平台,创造更好的创业富民环境;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创造,尊重群众的自主和选择,放手让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主体、成为市场主体,让群众创业激情充分迸发,让百姓创业才能充分展现。
  这一切,正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和浙江百姓快速致富的“达芬奇密码”。
  当前,江西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既是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江西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准确找出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中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特别是重大布局和项目有没有按经济规律来抓?资源配置有没有做到与市场需求对接?各项工作有没有真正适应企业主体需求?市场潜力有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要深入研究,找到高招,切实解决。换而言之,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顺应发展变化,谋好重大布局,抓好重大项目,形成新的支撑力量;要把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到好项目、好企业上,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避免错配、劣配、低效配;要用价值规律来思考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工作,按企业需求当好“店小二”,放下身段、精准服务;要做强自主品牌,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定价话语权和附加值,坚定不移地运用市场规律,引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我省经济加快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
  活力在市场,空间在市场,出路亦在市场。只有拥抱市场,才能弄潮市场。这是一条不变的铁律。
  江西日报评论员

赣景备2-4-3-2002185  版权所有 ©2004-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  电话:0798-8499000  邮政编码:3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