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计颖 马晓静)“转型发展是在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从量到质的转变、从物化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变,”在主教学楼10楼办公室,工商学院院长张纯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工商学院将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提高工商学院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用新的理念、思维、办法不断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效率。三是围绕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这些目标,核心在实现人的转型,学生和教师的转型”。
学生转型:10%+90%
学生转型重点在培养目标的转型,基于这个定位,张纯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10%+90%”的模型:即推动10%的学生进一步深造,往学术型、研究型方向发展;对90%的学生,开展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
“我们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朝一个方向发展,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培养。”十三五”期间,学院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努力申报设立MPACC(专业会计硕士)和MAUD(审计硕士),为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搭建更广的平台。
针对90%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工商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训,建立综合性、全局性的实践结构体系。“比如,市场调研,不仅是市场营销的学生要做,其它专业的学生也要做”。2016年起,工商学院已启动建设核心课程群,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共享课,并进一步打造会计、财管、物流、国贸、工管、市销、电商七大专业互通的实训平台。
然而,张纯认为,对工商学院的学生而言,具备实践专业能力还不够,还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经济类的人才,还应提高三项基础技能和一个高度技能。“
这三项基础技能包括概念技能、表达技能和沟通技能。高度技能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视野历练。“第二课堂对学生基础技能和高度技能的培养很关键。工商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工作,经费和精力投入都比较多,现在学校很多学生组织、社团的负责人都是工商学院的学生。”
“善思考,能写能说能做,视野开阔,拥有文科的艺术和理科的逻辑,这样的人才才最具有竞争力,才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张纯表示,学生转型,就是要带着这种目标转型的思维认识去从事教育教学,让学生在观念上转变,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师转型:踏踏实实做好3件事
“我最喜欢学生喊我‘师傅’,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因素,这对一个老师来说,是件很自豪的事情”。张纯笑着说。
工商学院的教师转型,重在职业化转型。“职业化转型,就是教师要围绕高校四大职能来履行职责,明确作为一个高校教师,你到底应该做什么。”工商学院要求,教师要踏踏实实做好3件事:上好每一节课,一年带好8个学生,教学科研成果显性化。
2016年开始,工商学院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提前到大三下学期。“这样老师有一年多的时间带学生做毕业课题,教师沉下心来指导学生,才是真正的‘师傅带徒弟’,一年带好8个徒弟,30年从教生涯算下来,就是240个徒弟,这对一个老师来说,是职业归属的最好证明”。
把这三件事情做好并不容易。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具有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工商学院的中青年教师集中在40岁左右,走出去的机会还是比较很少”。工商学院计划,将进一步打造“产教联盟”,加大老师走出去培训的力度,推动更多的中青年教师与社会接触、与企业接触,着力培养一批走在高端的、产教结合的学科领头人。
“同时,对教师的管理也应更人本化,制度合理、评价科学,才能更大范围地调动教师积极性,实现管理高效。”张纯表示,工商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完善管理体制,也希望得到学校更多的支持。
增强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
“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高校,立足行业、服务行业是我们的责任”。工商学院将从增强学科影响力和人才影响力入手,提升行业贡献率。
“十三五”期间,工商学院计划在三个经济领域取得突破。在陶瓷产业领域,制定陶瓷产业发展的蓝皮书,挖掘一批案例,在区域经济领域,形成景德镇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培养区域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在艺术经济领域,加强艺术经济人的培养,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和衍生时尚产业的发展。
张纯坦言,缺乏对社会、对行业有影响力的老师,是制约行业贡献率的瓶颈。今后,工商学院将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与新媒体、行业媒体的紧密结合,打造一批专栏作家,在行业内形成“陶大声音”。
“转型发展,核心在人,老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学生学有所成、贡献社会。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