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马晓静)有学生尊他为对考试重点一抓一个准的“点金胜手”,也有学生称他是课间最爱唠嗑的陶大“段子手”,但呼声最大的还是冠他以“举例王”之名。似乎在工商学院经济学老师夏海清的课上,你永远不会舍得打盹,即便在蝉鸣最凶的盛夏午后。夏海清2002年硕士毕业后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任教,2010年成为了四川大学的博士。十四年来,他的教学之路一直进行着。
“经济学里包含了大量抽象的概念,在大众教育中常常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夏海清老师谈起经济学这门工商学院的必修课时有喜有忧,“我希望可以结合当下真实的市场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浅显的生活例子来理解课本上看似复杂的知识点。”多年来,夏海清渐渐总结出一套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在讲解“购买力”这个名词时,他这样讲:“你们觉得人多市场就大吗?其实不一定。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市场是一种有效需求,其中包括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如果你的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即便市场再大,也形不成强大的购买力,这就是为什么非洲人口众多在购买力方面远远无法赢过人口稀少的美国。”经过这番描述,同学们也无需长篇大论地死记硬背那四五行的概念,理解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吃透这个知识点,才能够饶有兴致地继续学习。
在经济学教学中,夏海清最注重的是同学们有没有意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男生站起身大声地问道“夏老师,您说的机会成本和书上写的似乎不太一样呀!”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夏海清是欣喜的,质疑意味着独立思考并且说明了学生的思维紧跟上课的节奏。他笑着举起一个例子:“当你进入到这所大学时,有哪些是机会成本呢?比如你放弃了本可以去工作赚钱的这段时间读了大学,比如你放弃了把钱拿去存银行而是用来交学费,这些都是机会成本。而你要是说你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使用吃饭的钱就是不对的,因为你在大学食堂消费了,你在任何地方都需要吃饭,就不满足机会成本本身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风西的最大价值这个概念了。”由于男生的突然提问,课堂气氛凝固了,夏海清看到时间也接近中午12点了,随口问了句,“怎么都不说话,是不是都饿蔫了呀?”班上马上有人接话道“老师你快别说了,我们一上午没吃东西了肚子早就咕噜响了!”全班哄堂大笑,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结束了“机会成本”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对于“点金胜手”的称号,夏海清笑着表示自己真的只是做好了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根据大纲备课,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的十几年历程里整理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样,每逢考试测验,他才能对那些考点了如指掌,运筹帷幄地指导学生。此外,夏海清有句口头禅,“哎,想到我们那时候……”在课上他偶尔也会注意到学生们疲累的状态,所以课间他喜欢给同学们讲自己求学时的各种经历。
夏海清的课堂一向是比较轻松活跃的,你常常会听到有人问“夏海清老师今年教不教我们专业呀?”上夏海清的课,倒也成了一种期待和享受。教学十四年,夏海清上课从来不使用PPT,而是更倾向于亲手写板书。课上,他经常丢一些问题出来鼓励学生们多多讨论,而与学生们直接交流的过程中,他常能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点。
夏海清始终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因为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经济学的,买菜时你用钱币和商贩交换货物,你扒进嘴里的每一粒米甚至都是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他不希望孩子们因为理论本身的难记而放弃这门有趣的学科。未来,他将一如既往坚持本心,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吃透更充实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