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理论学习

科学回答“四大之问”的权威著作

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次数: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进一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要围绕回答“四大之问”这一线索,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智慧。

回答“中国之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遭受劫难,民族自尊与文化自信受到严重伤害。此后,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这一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渐次展开。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应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加稳健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对如何进一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

掌握历史主动、善于总结经验,是党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鲜明特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开篇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讲话用“九个必须”概括了我们党百年的成功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二专题到第二十一个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关系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

回答“世界之问”,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必须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回答好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鉴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准确认识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进程中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阐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主要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这三个专题。其中的内容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这些理念越来越为世界所接纳、所认同,中国也当之无愧成为“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回答“人民之问”,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守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对“人民之问”作出科学回答。

解答“人民之问”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一条主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作了更为坚定的宣示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这些饱含情感的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最真切的认知、最深刻的自觉。“共同富裕”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重要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奋进拼搏。

在回答“人民之问”中,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比如,在解决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权法治保障,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一系列举措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回答“时代之问”,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的推进不断完善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一重要论述既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精髓的内涵,也进一步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推行了许多变革性实践、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收获了许多标志性成果,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赣景备2-4-3-2002185  版权所有 ©2004-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  电话:0798-8499000  邮政编码:3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