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从历史的大视野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对全国大中学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认为总书记在“四有”好老师基础上,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的“六要”、“八个统一”要求,既是新时代思课教师的历史使命,也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时指出,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对具有独特陶瓷文化特色资源和学科专业的我校来说,这个要求为学校深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因地制宜”。我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瓷都景德镇,自身也拥有长达百年的基地办学传统。因此,“因地制宜”就是要求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景德镇城市、从千年陶瓷文化、从城市双修、城市历史文脉和自然文化景观等资源入手,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实施实践教学;从走近体验景德镇、认识了解景德镇、讲述传播景德镇、设计规划景德镇、传承保护景德镇等视角开展看景观、研历史、讲故事、设形象、护名城的特色实践教学,主动把思政课教学与学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充分利用景德镇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使其转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因时制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手机和电脑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生活用品和学习工具,手机让学生可以充当记者的角色,也可具备广播电台的功能。“因时制宜”就是要求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和兴趣关注点等方面入手,提升学校“一课一品、知行合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度和水平,让学生利用手机观察、记录景德镇的城市街区、陶瓷文化景观、瓷业从业人员风貌和陶瓷艺术精品。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记录、调查研究,了解景德镇的历史、认识景德镇的变迁、思考景德镇的未来。这种走、访、看、谈、拍等实践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因材制宜”。“00后”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角,这批成长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一代大学生,展现出的率真自由、独立自我、阳光自信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材制宜”就是要求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充分考虑“00”后大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拥有更大的胸怀、培养更高的格局、坚定更崇高的信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保护他们的个性与爱好,培养他们的志趣与格局,树立他们的责任与情怀,助力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 李兴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