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理论学习

从75年看“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行”

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来源: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正确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新征程上,我们靠什么来进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国式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行”,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回望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懈探索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创造。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农业国转向现代工业国的探索,虽未明确提出现代化的概念,但通过实现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思路已较为明晰。然而,那时认为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仍是主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引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场中国究竟应以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方式搞现代化的大讨论。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论根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方法论意义上看,“两个结合”不是“拼盘”或“拼接”,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认识创新与实践发展的统一,为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供了科学指南与方法启迪。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基本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历史传统、文明基因相结合,才能发展出适合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纵观75年来,凡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蒸蒸日上、节节升高;一旦脱离实际,犯下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或主观主义的错误,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挫折。可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辩证统一,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留给我们的最强大的制胜法宝。

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有别于西方原发现代化的赶超性质。只有具备强有力的社会动力系统,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聚发展资源,实现弯道超车。改革开放正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跨越和赶超的最强大动力、最关键一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一成不变、闭门造车,必须通过改革破除不适应甚至制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之中抓住发展先机,并从与其他国家的良性互动中寻获发展资源。

75年来的实践证明,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即必须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更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我国先以经济领域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又以经济改革的成功为契机,有序深化、持续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改革,实现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之源

不同于先发国家通常所采取的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自下而上地推动现代化的路径,也不同于许多后发国家所采取的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方式,中国式现代化采取的是一条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建设力量的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科学指导思想,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锤炼了坚强政治定力,不断丰富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推向新的境界。为了更好地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一步步发展成为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尤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才能将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并将两者真正有机统一起来,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源泉。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赣景备2-4-3-2002185  版权所有 ©2004-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  电话:0798-8499000  邮政编码:3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