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理论学习

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04-04浏览次数: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国情特色。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与实践途径,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使少数人享有富裕成果,而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社会生产关系,实现着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全面富裕的美好生活期盼。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分阶段逐步推进的长期过程和长远目标,只是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实现富裕的时间有先有后,富裕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首先要“富裕”,就是瞄准发展不充分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体现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优越性;而要“共同”,就是瞄准发展不平衡问题,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使发展成果更均衡地惠及全体人民,体现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的优越性。

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与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交织共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扎实地、逐步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条件,没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纵向维度看,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并不一致,中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此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刚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算基本实现。横向维度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保持着交织共振态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根基,先有现代化才有共同富裕,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持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现阶段,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发挥基本制度优势。要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健全薪酬管理制度,优化要素分配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做强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优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小微、初创企业扶持政策等。二是协调三次分配机制。要优化初次分配,夯实物质基础;健全再分配体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推进第三次分配,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提高社保支出水平,完善社保基金的筹资模式和征管办法,优化社保基金征收管理;鼓励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商业保险主体和公益组织规范发展,明确准入领域,适当放宽准入门槛,激发保险市场内在活力;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形成公平合理的市场服务价格,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四是推动平衡协调发展。要提高生产力的质量,优化劳动力市场发展,保障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平等权利,推进教育均等化和教育资源扁平化,将教育资源由顶尖院校向地方普通院校合理倾斜;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资源倾斜,拓宽农村地区的社会基本保障范围,完善农业农村投融资体系,加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力度,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引育,布局人才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吸引培育农业专业技能人才;凝聚精神文化力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赣景备2-4-3-2002185  版权所有 ©2004-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  电话:0798-8499000  邮政编码:333403